【当代贵州·名家专栏】张再杰:“双碳”背景下省情的再认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提要:“双碳”背景下,给作为资源型省份的贵州带来新的挑战,也成为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

中国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双碳”这一目标的提出,是中国在国际关系复杂多变情况下、在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庄重承诺,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将有力推进国内能源结构转型、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转型。从国内经济发展来看,“双碳”行动的提出无疑是给全国尤其是资源型省份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加了原动力。

一是我省工业发展处于快速发展期。一般来说,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强于服务业,制造业发展会逐渐由内部轻型工业的迅速增长转向重型工业的迅速增长,重化工业成为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后,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虽然开始上升,但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主要是取代农业、采掘、建筑、电气水等产业比重下降的空间,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功能是增强的。贵州目前仍处于全国工业化较后梯队,工业化阶段特征决定了贵州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需要紧紧依靠重工业推动经济发展,而提升工业化率的手段仍然以增碳为主,只有当人均GDP、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就业结构、空间结构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工业化阶段跃迁,也就是说贵州工业化会经历由轻(轻工业)—重(重工业)—强(技术升级)的过程,从而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贵州仍不能改变以重工业为主体的发展路径,但未来,贵州将沿着以技术支撑工业方向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实现工业倍增目标。

二是我省仍然肩负国家能源安全使命。贵州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西电东送”的主要能源输出地之一。从外部输出看,根据2020年的数据显示,“黔电送粤”年度累计送电量突破500亿千瓦时,占全省总发电量21.6%,创“西电东送”国家战略实施20年来历史新高,且呈逐年递增趋势,而广东年度总用电量为6926亿千瓦时,有7.2%的用电量来自于贵州。同时,贵州省燃煤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占南方电网区域所有火电装机的20%左右,是南方电网区域电力安全运行的“稳定器”,具有不可替代的调节性能。从内部结构看,贵州能源结构主要是以煤电为主,油气、新能源为补充,这是基于当前贵州能源发展基础得出的结论,且该结构短期内不会改变。一方面,全省化石能源电力装机、煤炭消费、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是国家降低非化石能源比例的关键硬骨头。另一方面,贵州除威宁、赫章风电资源较为良好之外,其他风电和光伏发展资源处于全国相对最差的区域之一;水电资源趋于饱和,发展空间极小;天然气储量高,页岩气、煤生气占全国第四,但利用率低,仅分别达到80%、50%,唯有火电能持续支撑电力行业发展。从技术路径看,目前电网只能容纳约15%的非稳定电源,也就是说太阳能、风能、光伏在不考虑储能成本因素下,最大的问题是技术上无法短期内实现非稳定供电。贵州的能源发展定位和结构决定了我省在肩负国家能源安全基本前提下、在保证“西电东送”充足供给下,必须牢牢依托煤电资源,短时间内仍然需要通过火电来调配和稳定电力,但长时间来看,要降低能源消耗强度,贵州必须寻求技术的进一步突破,或在循环经济领域有更多创新路径。

三是我省产业结构具有重型化特征。产业结构偏重是贵州产业结构最大特点,作为能源大省、资源大省,贵州长久以来依托资源禀赋发展成长起一批企业。近年来,全省十大工业产业取得显著发展,十大工业产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比重持续保持在90%以上,企业主体以煤电、钢铁、化工、建材占绝大多数,表现为明显的产业结构重型化,全省农业、工业的产业分布与区域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契合度较高,服务业产业集中分布在城市或旅游资源富集区。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决定了贵州当前的资源密集型产业还有一定竞争优势,尤其煤、铝、磷等产业在全国有较强竞争力。长远来看,贵州缩减落后产能是必然,同时也要在产业强度上再次发力,打造出一批国家级、亚洲级能源企业“单项冠军”,从单纯的资源密集型向“资源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融合发展的方向转变。

来源《当代贵州》2023年第19期

编辑 阮丹

二审 刘跃

三审 吴文仙

关键词: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供稿服务| 友情链接

钢企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www.gqsos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8928号-3

联系邮箱:315 541 185@qq.com